六堡茶屬于后發(fā)酵的黑茶類,具有消暑祛濕,清熱解毒的功效,因此成為早期移民者必備的隨身物品。
早期東南亞僑胞除了以六堡茶做為祛痢消暑之飲品外,聽說家中若有小孩腹瀉,將六堡茶放瓦鍋中,加入山泉,明火煮沸后,待微溫加入適量的冬蜜攪勻飲用,功效立竿見影。
(圖為90年代大馬倉保存的中茶老六堡)
除了以上的保健因素之外,六堡茶為僑銷茶的另一個主力點則是茶葉產(chǎn)區(qū)就位于口岸方便直接出口,梧州是中國海上【絲綢之路】的起始點之一,是當年大西南最便捷的出口大通道,并在1897年開辟成為通商口岸,這也就是六堡茶為何能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僑銷茶的主要因素。
(圖為梧州碼頭老照片)
梧州六堡茶主要通過西江水道船運外銷,因此又有【船幫茶】之稱。早在清朝時期,六堡的茶農(nóng)便靠著小竹排把六堡茶運出山區(qū),再裝船到廣州口岸,出口到世界各地。據(jù)記載,在1935年時,從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已達一千多噸,因此六堡茶也被稱為西江流域的【船幫茶】。
(2013年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藝術(shù)節(jié)標價1300馬幣的山水盒六堡茶)
梧州中茶早期出口的六堡茶,大多是大籮筐緊壓六堡茶,不便于茶客隨身攜帶。為了讓六堡茶更為方便地走進馬來西亞普通老百姓的家,20世紀60-70年代開始,小包裝的六堡茶開始出口,山水盒在馬來西亞一出現(xiàn),便廣受追捧,市場不斷擴大,東南亞早已將這款“山水盒”與梧州六堡茶劃上等號,往往一看到山水盒的包裝便知道是梧州中茶出品的六堡茶。